婚姻是一個很大的教導,它是一個學習的機會,學習說依賴並不是愛,

依賴意味著衝突、憤怒、恨、嫉妒、佔有、和控制.一個人必須學習不去依賴,

但是要達到這樣,你需要進入很深的靜心,好讓你能夠自己一個人就很喜樂而不需要別人。

當你不需要別人,那個依賴就消失了。一旦你不需要別人,你就可以分享你的喜悅,那個分享是很美的。

  

我想要在世界上有一種不同的關係,我稱之為「關連」,只是為了要使它跟舊有的關係有所不同。

我想要世界上有一種不同的婚姻,我不稱它為婚姻,因為那個名詞已經被毒化了,

我喜歡就稱它為友誼……只是因為愛而在一起,沒有對明日的承諾,這個片刻就足夠了。

如果你們在這個片刻互相愛對方,如果你們在這個片刻互相享受對方的存在,

如果你們能夠在這個片刻互相分享,下一個片刻將會由這個片刻生出來,

它將會變得越來越豐富,隨著時間的經過,你們的愛將會加深,

它將會開始進入新的層面,但是它將不會產生任何枷鎖。

  

我知道得非常清楚,男人和女人需要在一起,但它將不是出自需要,

而是出自洋溢的喜悅,不是出自貧乏,而是出自豐富,因為你擁有那麼多,

所以你必須給予。它就好像一朵花開,它的芬芳就會釋放到風中,因為它是那麼地充滿芬芳,

所以它必須將它釋放出來。或者就像一朵雲來到空中,

它必須將雨滴灑落下來,它必須下雨,它是那麼地充滿著雨水,所以它必須分享……

  

我們必須從最根部來改變人類的整個結構。我們必須放棄直到目前為止所存在的婚姻方式,

一個全新的觀念必須被引進,唯有如此,一種新的人類才能夠在地球上誕生。

摘自「道:黃金之門」第二卷

 

  

的確,我們從來沒有去想有什麼事發生在婚姻。現在的婚姻如何?

或者它以前如何?只是一個痛苦的受苦-----一種長時間的受苦,

帶著虛假的笑臉。它只是被證明是一種不幸,最多它只不過是一種方便。

  

當我這樣說,我並不是意味著說如果你能夠愛更多人,你就不必結婚。

就我的看法,一個能夠愛更多人的人不需要只是為了愛而結婚,他會為更深的事而結婚。

請你們瞭解我的意思:如果一個人愛很多人,那麼沒有理由只是因為愛而去跟一個人結婚,

因為他不要結婚也可以愛很多人,所以沒有理由要這樣做。我們強迫每一個人因為愛而結婚。

因為你在婚姻之外無法愛,所以我們不必要地將愛和婚姻湊在一起,那真的是不必要。

婚姻是為了更深的東西:為了親密,為了一種相互歸屬,為了要去做一個人無法單獨做的事,

為了要去做兩個人可以一起做的事,為了要去做一種需要兩個人在一起、深深地在一起才能夠做的事。

由於這個對愛饑渴的社會,所以我們就因為浪漫的愛而結婚。

  

愛永遠無法成為婚姻的偉大基礎,因為愛是一種有趣的遊戲。

如果你因為愛而跟一個人結婚,你將會後悔,因為那個樂趣很快就會消失,

當那個新鮮感消失,無聊就進入了。婚姻是為了更深的友誼和更深的親密。

愛也隱含在它裏面,也並非只有那個因素。

所以婚姻是心靈的,它的確是心靈的!有很多事情你永遠無法單獨一個人去發展。

即使是你自己的成長也需要別人來反應,需要一個非常親密的人,使你能夠對他或她完全敞開。

  

婚姻根本就不是性的,是我們迫使它成為性的。性或許存在,也或許不存在。

婚姻是一種很深的心靈交融。如果有這樣的婚姻發生,

我們就可以生出非常不同的靈魂-----品質非常不同的靈魂。

當一個小孩是由這種親密關係所生出來的,他就可以有一種心靈的基礎。

但我們的婚姻都只是性的——只是一種性的安排,出自這種安排,你說會生出什麼呢?

要不然就是我們的婚姻是一種性的安排,要不然就是為了短暫的浪漫的愛。

  

事實上,浪漫的愛是病態的,因為你無法愛很多人,所以你繼續累積愛的能力,

然後你就將它氾濫出來。每當你找到一個人或是一個機會,這個氾濫的愛就被投射出來,

所以一個平凡的女人就變成好像一個天使,一個平凡的男人就變成神聖的,

看起來很神聖,就好像是一個神。但是當那個洪水過後,而你再度變正常,

你就會瞭解到你被騙了。他只是一個平凡的男人,她只是一個平凡的女人。

  

這個羅曼蒂克的瘋狂是由我們一夫一妻制的訓練所創造出來的。

如果一個人被允許去愛,他就永遠不會去累積可以投射的緊張,

所以,唯有在一個非常病態的社會裏,浪漫的愛才可能發生。在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裏,將不會有浪漫的愛,

將會有愛,但是不會有浪漫的愛,而如果沒有浪漫的愛,婚姻就會進入一個更深的層面,

它將永遠不會使你感到後悔。如果婚姻不只是為了愛,而是為了更親密的在一起,

為了一個「你見我」的關係,好讓你們兩個人都能夠成長,

不是以「兩個我」,而是以「我們」來成長,那麼婚姻真的就是無我的訓練,

然而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那種婚姻。

摘自「最終的煉金術」第一卷

  

  

愛可以變成婚姻,但是這樣的話,它就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婚姻,

它不是一種社會的形式上需要,它不是一種制度,它不是一個枷鎖。

當愛變成婚姻,它意味著兩個個人決定生活在一起,但是是處於絕對的自由之中,

互相不佔有對方。愛是不佔有的,它給予自由。當愛成長而成為婚姻,

那個婚姻就不是普通的事情,它是絕對不尋常的,它跟戶口登記無關。

你或許也需要登記戶口,社會的認可或許是需要的,但那些都只是在外圍,

它們並不是核心的部份.在核心的部份是心,在核心的部份是自由。

摘自「瑜伽始末」第六卷

   

  

有兩種臣服,其中一種是你被強迫去臣服,那是醜陋的,永遠不要讓那樣的事發生。

最好死掉也不要臣服,因為你是被強迫臣服的,

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臣服:你並不是被強迫臣服,

你只是覺得好像在融解、在融合,跟一個人合一,或者是跟整個存在合一。

  

當然,它一直都是以關係作為開始,那是很自然的。愛的第一步就是「關系」,

愛的第二個狀態是「關連」,在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。

在「關係」裏面,你將每一個人都摒除在外,你集中在一個人身上,

它是一種心的集中,但是所有的集中都會變成二次世界大戰的「集中營」!

基本上它是一種法西斯主義。剛開始的時候可以,但是一個人不應該生活在那裏,生活在集中營裏…

  

所以,愛也是以集中營作為開始——一種一對一的愛情事件,排他性的。

兩個人都是囚犯,同時也是看守監獄的人,他們同時以這兩個方式來運作,

每一個人都被另外一個人所囚禁,每一個人都憑他自己當上看守監獄的人,

這是一個很美的遊戲!但是一個人不應該停留在那裏,否則生命會被浪費掉,

一個人必須去學習那個功課——它的美和它的醜,兩者都必須被學習。

那個醜必須被拋棄,而那個美必須被保存。

  

「關連」就是加此,

你拋棄了在愛裏面的所有醜陋——佔有、排他性、控制、猜疑、懷疑、每一種想要去削減對方自由的努力。

當所有這些都被拋棄了,你的愛就變成只是一種「關連」,而不是一種「關係」,

比較接近友誼......你可以有很多朋友,你也可以有很多愛人——一個人必須開始從一個成長到很多個,

但那也不是目標。

  

第三種狀態是當愛只是一種品質,你並不執著於一個或多個,愛就好像呼吸,

它是你的本性,所以對每一個跟你有接觸的人,你都以愛心來相對。

這是第三階段,很少有人可以達到這個階段。

然後有第四種狀態,只有非常少數的人達到那種狀態,它們可以用手指頭數得出來。

  

第四種狀態就是當你的存在就是愛,它不是一種品質,你的存在就是愛,

你已經忘掉所有關於愛的事,因為你本身就是愛,所以不需要再去記住它,

你只是很單純地、很自然地由它來表現,在第四種狀態下,

一個人就臣服於存在在第一種狀態下,你臣服於一個人,但是有一個條件,

他必須也臣服於你,所以那個臣服並不很全然,它是有條件的。

在第二種狀態下,你臣服於很多人,它比第一種來得更好,因為現在臣服已經不再集中於一個焦點,

它具有更多的自由,它成長到一些新的層面上,它長出了翅膀。在第三種狀態下,

你只是臣服于存在、臣服于樹木、臣服于山嶽、臣服于星星、臣服於一切存在,

到了第四種狀態,你變成了臣服本身。在第四種狀態下,愛意味著臣服,

它跟它是對等的,是同義的,這就是成為一個佛或一個基督的狀態。

  

沒有什麼東西比那個更高,一個達到那種狀態的人就已經達成了一切,

他的生命被滿足了,他已經回到家。

摘自「籬笆另外一邊的車真的比較翠綠嗎?」

 

  

愛與關係是不相關的,它比較是一種存在的狀態。你必須變成一個具有愛心的人,

而不必然要處於關係之中。我並不是說不要處於關係之中,要盡可能處於很多種關係裏,

因為每一個關係都有它本身的獨特性,每一個關係都有它本身的美,

每一個關係都貢獻了它本身的喜悅,當然也有它本身的受苦。它具有它本身黑暗的夜晚,

以及它本身很美的日子。然而一個人就是這樣在成長的:透過黑暗、透過光、透過甜蜜、和透過酸苦。

摘自「沒有人是一個孤島」

 

  

有一個韻律:有時候享受關係,有時候享受單獨。一再一再地去享受這兩者,

有一天你將會瞭解不需要處於關係之中,也不需要成為單獨的。

你可以在關係裏面而仍然保持單獨,你也可以在單獨的狀態下處於關係之中,

那麼你就變聰明了,那麼它們就不是相反的兩極,你不需要去選擇,

兩者都存在;一個人停留在關係之中,也是他仍然保持單獨。一個人知道他的單獨是永恆的,

它無法被打破,他仍然可以將他的喜悅跟別人分享,但是他並不覺得以任何方式跟別人關連。

  

當兩個「單獨」一起存在於一種很深的愛之中,而沒有為對方創造出任何監禁,

那麼某種非常有價值的東西就發生了,但是在那個發生之前,

你必須一再一再地去經歷過這兩個階段;一個人只能夠透過經驗來學習。

但是且看人類的頭腦是多麼地愚蠢:當你處於關係之中,你一定一直在渴望要成為單獨和自由的。

現在你已經單獨和自由了,你卻認為你應該是悲傷的,你應該覺得痛苦,

然後你又會再進入關係之中,然後你又會再想,你應該成為單獨而快樂的,往日的情景是多麼美!

  

我們繼續錯過那個要點,我們繼續在想著跟事實不同的情況,

愚蠢的頭腦就是這樣在運作的。享受當下這個片刻,任何在當下這個片刻所提供的,

你就讓它來豐富你。

摘自「不要看我的手指,要看我所指的地方」

 

  

我們繼續籍著別人、籍著愛的客體來填補我們存在的某些洞,

我們繼續洞察別人的眼睛來看我們的形象,所以當愛人消失,突然間就有一個洞產生,因為你錯過了你可以看你的臉的鏡子,你錯過了你的臉……

當愛人分手的時候,這是真正的難題。他們已經互相在對方身上投資了太多,那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,即使那個

愛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消失了,仍然還在一起,他們承擔不起失去對方。

先生和太太依附在一起,雖然他們知道得很清楚說現在已經沒有理由再依附在一起了。

愛在很久以前就消失了,或者也許它一開始就不存在了。他們知道,他們有覺知到,

他們對它們感到痛苦,但是他們無法做什麼,曾經有一千零一次,

他們想分開,但是那個分開的概念會帶來恐懼,因為那個形象就在別人的手裏,

一旦別人不復存在,你就不知道你是誰,突然間,你就失去了你的認同,

你就失去了你的靈魂、你的自己,突然間,每一樣東西都變得一團糟……

  

這一次開始跟你的單獨生活在一起,那是一個洞,這一次不要試著去填補它,

讓它就這樣,雖然很困難、很費力……你會覺得很悲傷、很沮喪,讓它就這樣,

但是要學習單獨生活。我並不是說你一生都要單獨,但是首先要學習單獨生活,

然後再找一個夥伴,那麼那個關係將會處於一種完全不同的層面,它將不是一面鏡子。

你可以單獨一個人生活,唯有如此,你才能夠愛,那麼愛就不再是一個精神不健全的需要,

它已經不再是某種你必須依靠它來定義你的東西。你可以單獨。不必有愛,

你也知道你是誰。愛變成一種分享,如此一來,因為你有,所以你想要分享,

那麼愛就不再是一種需要,而是一種奢侈。當愛是一種奢侈,它是很美的。

摘自「跳著舞到神那裏」

 

  

你必須記住幾件事。其中之一就是:每一個男人都需要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空間。

如果你想要愛一個男人,而且要永遠愛他,而且如果你想要他也愛你,

那麼就永遠不要完全填滿他的空間,至少有一部份,四分之一,必須給他。那個可憐的男人就需要這麼多!

  

那就是女性頭腦和男性頭腦之間的差別。女性的頭腦可以完完全全充滿愛,

女人的整個存在可以進入愛,但是男人也有其他的愛,對女人的愛只是他各種愛的其中之一,

他或許也會喜愛詩、音樂、繪畫、打獵、以及一千零一種愚蠢的事。但是對女人而言,一個愛就夠了。

  

一旦她找到一個愛人,她就會從每一個角落來包圍他,

她想要填滿他存在的每一個部份和每一個縫隙,但是這樣的話,愛人會變得害怕,

因為他會想要某種獨立,他會想要在某個地方成為單獨的,成為他自己,

所以,如果你想要四分之三,你必須留四分之一給他,這是一種交易!

  

否則有一天你將會失去全部。對一個女人來請,愛是她的整個存在,

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,必須加以瞭解,成熟是需要的。如果女人有那個能力,

她會使她的愛人再度成為一個小孩,將他放在她的子宮裏,

好讓她能夠包圍著他,而不怕他會逃走,但這是做不到的,所以她在他的周圍創造出一個心理的子宮,那就是家。

  

即使他在讀書,她也會害怕說他對讀書比對她更有興趣,或者如果他在吹笛子,

她也會害怕說他對笛子更有興趣。每一件事似乎都具有競爭性,

她想要他全然的注意,但這對一個男人來講是不可能的,如果你太強迫地,

他將會逃走,或臣服,但是臣服的話,他會變得死氣沈沈。

  

如果一個男人完全臣服于一個女人,他是死的,他或許是一個先生,

也是已經不再是一個愛人,他是一個奴隸,這樣的話,女人也不會滿足的,

因為誰會去滿足于一個奴隸呢?她想要一個她可以臣服的人,而不是一個臣服於她的人,

臣服於她的人對她來講是沒有用的,所以,這就是兩難式,女人想要她先生完全屬於她,但是當他變成她的,她就對他沒興趣了。

摘自「敲在石頭上」

   

  

必須一直記住的最後一件事是:在愛的關係當中,如果事情有不對勁,

你總是責怪對方。如果事情沒有按照它應該的方式來發生,對方應該負責,

這將會摧毀未來成長的整個可能性。

  

記住:你必須永遠負責,然後去改變你自己,拋棄那些會產生難題的品質,使愛成為一種自我蛻變。

摘自「白雲之道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慕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